返回
首页

雅文

m.yawen.cc

第八章,官位的边际效应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官位的边际效应

哈哈一笑,张曙光就进到了陈志国的办公室。陈志国看到是张曙光,也热情地站起身来和他握手。张曙光拍了拍陈志国的手说:陈书记,我对不住你啊!你看,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我都把你晾在一边,实在是对不住啊!

陈志国把张曙光安顿在客座长沙发上,自己也挨着他坐下来,客气地说:我们是搭档了,你就别说见外的话啦!忙工作才是正事。

张曙光道:是是是,昨天真被省安监局的刘局盯死了,一直把我折腾到半夜。说是巡回检查,其实是突然袭击。喏,这才刚把这帮钦差送走,我就赶快过来向您陈书记报到来了。

陈志国想到昨晚半夜时二号小别墅突然响起的巨大噪音,可能就是这次“折腾”的杰作。他理解地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机关方方面面的领导来,都是指名点姓要找地方的主政官,你不去就说你不重视。看来,你这个市长只能是辛劳命啊。

张曙光道:嗨!还是陈书记理解人啊。

就这样闲扯了几句,等林强把客茶沏好回到秘书室后,张曙光这才说正事:陈书记,给您说实话吧,这次唐州市委班子的领导调整,我真的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结果,王晓波书记因为要先到中央党校培训后再上岗,比你早一个月就走了。这样,市委常委会就不能正常召开,有些工作一直定不下来。基层工作,总是事赶事,我怕把许多工作给耽误了。您看,这两天能不能安排召开新的常委会?有几件事是不上会不行啦。

张曙光说的倒是实话,这次班子调整,事先没传一点风声下来,让他毫无准备。不仅没有思想准备,更没有组织准备。原本呕心沥血获得的运转得得心应手的权力机制突然就停摆了,让他久久不能释怀。特别是就在王晓波书记刚走的第二天,他的老部下,唐州市发改委主任江问水又莫名其妙地因心肌梗塞死在了桑拿房里。加上原本还要调整的几个县局委办领导的人事安排,就都无奈地停止了下来。为这事,张曙光思考了不少时间,虽然对新来的市委书记还摸不淮脉搏,但先办总比后办好。一方面,陈志国初来乍到,还搞不清状况,容易过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件事试试新市委书记的深浅。

陈志国倒是很坦然道:张市长说的是实情啊。这次到唐州任职,对我来说也很突然啊!这样附合着感叹了一句,陈志国也转入了正题,问道:老张,关于新召开的常委会议,会议议程安排出来了吗?

张曙光就把议程安排的文稿呈给了陈志国。

陈志国当即就浏览起来。议程一共有三项,第一项是关于大战四季度,全面完成各项年度经济指标的活动方案;第二项是关于改革农村村务决策的试点推广方案;最后一项是人事任命案,一共有五个候选人,三正两副,涉及到市发改委主任和长顺县委书记、长顺县政府县长等几个重要岗位。

陈志国看完,一面把文稿收到了自己的文件夹中,一面对张曙光说:曙光同志,你放心。我先了解一下情况。这两天尽快安排召开新一届市委常委会议。

张曙光没想到陈志国当场看文又当场表态,原本心里的一丝丝不安一扫而空。他高兴地说:陈书记,你也别着急,好事不在忙上。一切工作,以你的时间安排为准。

说着,他抬手看看表,又说:哟,已经十二点半了,走,我请陈书记吃一顿便餐。

好!陈志国也轻松地说:不过,老张,我先给你招呼一声,我这个人,中午一律不喝酒。干脆,你就陪我到市委食堂去吃一顿工作餐,我还没检验过他们的服务质量呢。

好啊!张曙光也爽朗地答应道。两人很快肩并肩一起高高兴兴地走到了市委大院的机关食堂。由于这是新来的市委书记第一次在市委大院的公众场合露面,而且是和张曙光市长一起到大家平时吃得厌烦的机关食堂用餐,这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立刻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风声一传,甚至有许多原本不打算吃食堂的人也专门为此涌到了机关食堂。

市委机关食堂是实行的自助餐制度,菜品很丰富,中餐和西餐都有。后勤科长没料到今天唐州市的两位最高领导都到食堂来用餐,忙问是否要再炒几个菜,被陈志国态度和蔼地回绝了。市委书记和市长就跟大家一样拿着大托盘四处溜达,选了各自喜欢的菜品和主食。两人说说笑笑地吃完了午饭,张曙光就握手告辞离开了。两人分别的场面也很温馨。

陈志国回到办公室,又把那份文稿拿出来看了一遍。因为在北京养成的不睡午觉的习惯,利用午休时间,他便打开电脑上网,看了一个多小时的唐州在线等当地的网站。到了下午的上班时间,陈志国就吩咐林强请组织部长钟明莉把这次人事调整方案的详细资料带着来一趟。

林强马上给组织部办公室主任丁巧云打电话,没想到钟明莉不在部里,说是今天一早让李少华副书记派到长顺县参加县里的村务公开试点总结现场会去了。丁巧云可能是怕新市委书记对组织部的第一次吩咐就砸在自己手里,有点心急,就自作主张问,需不需要让钟部长立刻赶回来,或者让常务副部长刘建军来汇报。林强考虑到这是新市委书记第一次和组织部的领导商谈工作,丁巧云又是和他一批公招的,关系比较好,也自作主张回绝了这两个提议。

陈志国对林强这样处理问题是认同的。看来,小伙子虽然是第一次任专职秘书,但头脑还清楚,遇事还能分得出轻重。自己并没有看走眼。

陈志国便叫林强请分管组织工作的李少华副书记到自己办公室来一趟。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李少华才到。这位唐州市政坛的第三号人物一副学者风范,戴一副无边眼镜,已经秃顶,周边的头发却梳理得一丝不苟,身材清瘦,但精气神还是很足的。

和张曙光一样,李少华也是先给陈志国赔不是。他说:岭西市的组织部长带队过来交流,正巧组织部钟部长又下县去了。虽然这项工作并不那么重要,但毕竟是兄弟市的同志们来,我不出面不合适。就这样反倒轻待了陈书记,真是对不起。

陈志国已经闻到了李少华身上的酒气,他应付道:应该的。我到唐州来,又不是旅游。今后多的是时间。

李少华听出了陈志国的话外音,但他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早已修得百毒不侵之身,对此没有任何表情变化,主动地说:我其实是安排了今天要给陈书记汇报工作的。张曙光同志也催促过。主要有两项提案,不上常委会,怕耽误了工作。

陈志国也言归正传道:好,我也正是要找你谈这件事。那就先说说你的意见。

李少华就首先谈了关于改革农村村务决策试点方案的情况,说这其实是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主要内容是推行邓州“四加二”经验,结合唐州市的农村实际情况,理顺村务决策的四个程序和两个公示,推进农村村民自治的民主化。方案准备先在长顺县的一个乡镇试点。然后通过三到五年在全市的农村铺开。

对于这项工作,陈志国是非常重视的。农村的民主化进程必须首先通过村务决策的民主来实现,村民自己的事,当然应当由村民自己作主,这也是他自己长期以来的观点,只有村民真正当家作主了,农村才能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他认为唐州的这个方案还太保守。但他还想听听李少华个人的态度,就直接问:

少华同志,你个人对这个方案还有什么意见?

李少华的注意力根本没在这个方案上,突然听到陈志国问他的个人意见,就有点准备不足。在他看来,这不过是省委组织部交办的官样文章。他只好说:

其实,方案的意见就是我个人的意见。

说完立刻意识到这句话有毛病,又马上纠正道:

陈书记,对不起。刚才口误了。我的意思是说,我个人完全同意方案的意见。

陈志国笑了笑说:没关系。少华同志,我希望你再抽点时间,组织相关部门再把这个方案议一议,到时侯我也参加。

李少华这才引起了重视,他那藏在镜片后面的眼睛开始亮了起来。他说:陈书记的意见是……

陈志国坦然地说:我的意见,是想加大试点的力度和范围,暂不定全市推广的时间和进度。具体想法,到时再议。

李少华满口应承下来,便开始讲人事调整案,这也是他今天找陈志国谈话的重点。李少华说,这几位候选人虽然都比较年青,但都是唐州市政坛的老人了。特别是拟担任市发改委主任的张朝松同志,是现任长顺县委书记,原来在几个领导岗位上都很优秀,今年夏天在抗洪救灾工作中,还亲自跳到洪水中用身体当沙包,被评为了省里的抗洪救灾模范。而拟担任长顺县委新书记的刘民华同志,是现任长顺县长,是一位工作很有魄力敢于负责的同志。钟长鸣同志担任市委办副主任已有多年,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干部,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复杂局面,政治敏感性和领导掌控能力都很强,在唐州市的中层干部中也很有威望和人气,这次拟接任长顺县政府县长的重任。而接任市委办副主任的曾强同志,是现任广电局的常务副局长,政治忠诚度和原则性都很强,领导协调能力也很突出;只有拟担任广电局副局长的童晓兰同志,是由广电局的正科级办公室主任提拔上来的,但这位女同志各方面的素质也很优秀。

陈志国已经听得很明白,这是一个典型的连环升官方案。这让他对地方官场的组织人事工作很是敬佩。比如这一次吧,本来是一个人的意外死亡,只空出来一个正处级岗位。但是,充分利用市县和部委局办之间实际上的差异性,竟可以实施三个正处级升帐,又引发了两个副处级的提升。这样层层递增,真是把官位价值的边际效应扩展到了极致。

陈志国想到这里笑了一笑,说:看来少华同志对市里的干部情况摸得很透嘛。又顺便问道:这五位候选人的组织程序都走完了吗?

李少华答道:应该都没问题。具体情况由组织部掌握。

陈志国说:那好,等钟明莉同志回来后,我再和她碰一碰。少华同志,如果有什么异议,我会再找你的。

好吧,陈书记,有什么事,你尽管叫我。再见。

李少华客气地告辞出来,心里的疑问和进来时还是一样的多,甚至更多。至少能够确定的是,李少华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无论是对这五个人的直接态度,还是召开市委常委会的具体安排,陈志国都没有明确表态。他感到这个新来的市委书记,并不像张曙光刚才电话里给他说的那样,是一个单纯而可爱的书呆子。(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御道倾天帝霸无双庶子万道龙皇九星霸体诀寒门崛起我真没想重生啊惊悚乐园透视医圣史上最狂老祖
相邻阅读
行走于诸天之间人在奥特:刚变身欧布这个霸主明明超强却过分慎重此妃有毒,殿下请慎重省委第一书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缪斯终极笔记继承位面餐厅后我暴富了[美食]冷宫开局签到葵花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