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雅文

m.yawen.cc

九州纷争 第七十九章 酒盏内盛清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像蜀国这样占据绝对地利的国家,不同于九州其他,无法拿强大如斯的秦国做例子,因为秦国也和他国不同,对于秦人来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所以谈论表现平平的大梁,梁国没有特别厉害的军属,也没有有利的地形,所以由边境到内陆,兵力的部署是逐渐加强的。

所谓的外松内紧,便是这样一回事。

而蜀国则不同,因为外部地形的原因,派遣最强大的军队镇守是举国安全的保障,所以对应的,蜀国的军防布置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外紧内松。

洳水也算是蜀川出名的大城,军防布置自然非那些错落的小城池可以比拟,可通算全城,哪怕把太守自家养的护卫算上,也才区区两千人的部队,骑兵寥寥无几,满打满算也就百骑不到。

难以想象一个庞大的城池中,只有两千的军士,按洳水的活跃程度算,民众至少过三十万,两千的军士,分开来算,一个人要保护一百五十人,放在其他地方,这可是要闹笑话的。

可蜀川有这个能力,因为这两千卒,不是为了抵御外敌,而是为了压制内患,仅此而已。

黄纸烧尽,长香恰好到三分之二处,习凉跪倒地上朝灵位一拜。

起身的少年忽然拉了拉温轲的衣角,有些不好意思道:“公子,待到事情办完后,能否把那幅画送给我?”

“这画像不是我的,所以我现在没法答应你,”温轲瞥了少年一眼,提着短剑,转身走到茅屋门前,道,“好了,该走了。”

门外军马后方,有个身穿白灰狐裘的男子,光看身材倒也还算得上体面,倒八眉头下一双精亮的小眼睛格外突出,虽然男子面相有些显老,可脸上红光满面,想来是保养得当。

男子名叫郭圆,乃是洳水太守,在职二十一载,经历了蜀地投仓危国的变故,风雨后,如今早已年过半百。

看着从茅屋中出来的少年,男子不由皱起了眉头,他实在难以相信,眼前那个俊俏的少年值得他调动洳水半数以上的兵力,整整一千一百人,贴着城墙围绕,像篱墙般,将茅屋一丝不漏地堵住。

讲真,习凉没见过多少世面,如今跟在温轲身后略微瞅了眼,便迅速低下头去,一个劲儿地咽口水。

斗笠负在身后,少年面无表情。

郭圆上前一步,摸了摸脑袋,沉声道:“我真是想不通,为何你们伤了蜀川军士,毁了我洳水城头后,非但不跑,反而作茧自缚地躲在茅棚屋里头,莫非是天气寒了,冻伤了脑子?”

温轲摇了摇头,笑道:“你说错了,我们并没有躲,而且,也从没想过要跑。”

直到面对人山人海,将少年的言行举止看在眼里,习凉才真的相信先前那句“走吧,在千百军士到来之前”不是因为少年害怕,而是单纯的不想费工夫。

他应该会像那画像飞舞的法术一样,用那个招术把自己送出城外吧?习凉心想。

“你们认识这洳水的太守吗,我找他有事。”

温轲垂眉看着短剑,突然开口道。

郭圆的脸色瞬间沉下去,寒声喝道:“等你们进了审责监,再来找本太守说事吧!”

言罢,郭圆给了周围军士一个眼神。

“要活的。”郭圆耍下最后一句话,开始缓缓后撤。

前排的弓弩手闻言撤下,数十名步卒提枪奔上,一时间,数十支明晃晃的钢矛挺到温轲眼前,上下各有一批,矛头一致

,锁在少年肩胛骨和腿侧。

温轲面上波澜不惊,右手使劲,大袖扬起,起伏间隙,袖中好似有深潭漩涡一般,爆发出巨大的吸引力,数十人手中长矛齐齐脱手,少年压袖,长矛倏的掷在地上。

钢铁长矛根根拍入地面,铿锵作响。

侧腿,温轲一脚踢中其一,腾起的长矛甩土后拍在还未回神的军士腰腹,五大三粗的儿郎们顿时四仰八倒,散作一片。

安静了不少,郭圆见少年身手了得,正要下令不问后果,却被温轲抢言。

温轲仰头,高声道:“郭太守,有个交易要和你做,把你儿子,叫做郭准文的那个叫出来,绑好,让给我身后这少年手刃了,便能保你洳水将士免去皮肉之苦。”

“事到如今还口出狂言,众将士听令,不问死活,让他把嘴闭上。”

习凉颤声道:“公子,有些过头了啊……”

温轲回首一笑:“已经很公道了。”

右手抬起,少年以口咬袖,将宽长的袖子拉起,手中握着短剑:“其实我没有学过剑术,以前看过一个女子的剑,名为养意剑,那家伙挺厉害,以不拔剑养剑意,长久下来,积累的剑意越发浓厚,这种剑道有一项铁律,那就是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拔剑。”

“多一分,少一分,剑道便付之东流了。”

箭矢飞窜,融入黑夜,火光之前,每一支都像是隐去了身影般难以琢磨,时间似乎停止了,温轲握剑,脚下不知不觉已经凝成一幅荧光淡弱的图阵:“女子的剑道,是学不来的,我还看过一个老头的棋韵,号之太玄棋势,压手十三式,子子落地后回收激射,仿若雁回砥石。”

“一子。”

温轲以剑为棋,足下内力横生凝结棋局,棋盘外百来支锐利箭矢纷纷停下,悬空微颤。

言罢,一剑悄然落地,如棋子入局,百箭皆折!

此刻还在西齐养伤的绿竹翁可能很难相信,与他一战破地登天后的少年,竟然吸纳了他的成名技,改出一部独特的剑术来。

十三叠十三,落地成滂云棋局,一剑后幻作十三剑,触土为滂云剑阵。

身处剑阵,习凉木然。

血水飞溅,竟如暴雨倾盆!

……

自从德妃死后,九狼殿便像一座野殿,鲜有人迹,除了萧舒卿每隔几日便会来看看外,便是当今大梁皇帝,也嫌阴气过重,不愿前来。

萧舒卿身子不好,每次进九狼,都要多加一件柳絮棉卦。

殿外雨声稀疏,入殿,一把油纸伞悄然收起后垂下,雨水顺着纹路汇集在伞尖儿,滋了一地。

青年侧首:“有劳了,我皇兄他不喜欢见外人,所以还请应山兄弟在外等候片刻。”

壮硕如山的男子微微低首,恭声道:“是,殿下小心。”

似乎是才想到,青年止步道:“你也不用跟来了。”

应山鬼身后有个少年正在虚张铁弓,他拍了拍漆黑的弓身,严肃道:“殿下放心,我会好好看着这大块头的!”

萧舒卿闻言,很无奈地对壮硕男子笑了笑。

一如既往,大殿之内寂静得像是荒野,这里没有宫廷侍卫及内侍,因为三皇子一见到宫女或是侍卫便癫狂如魔,青年抬首环顾,发现四下甚至有不少皇宫内院的野猫,正伏在梁上,低声糜叫。

抬臂,以袖遮口鼻,萧舒卿继续前进。

“四

皇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如果说九狼殿好似荒野之地,那这苍老的声音便如同孤魂野鬼般叫人心悸。

萧舒卿闻声低首作揖,冲着一片漆黑的内院微微弯腰:“薛公公,舒卿有礼了。”

薛百之,当年深得德妃照顾的大内总管,德妃死后,薛百之也向梁王主动请示,愿摒弃大内总管一职,照顾痴傻的三皇子萧舒臣,因为众人皆知,萧舒臣自患病开始,便只认得德妃、萧舒卿和薛百之,除此之外,他人难以靠近丈内。

“皇兄在休息吗?”

青年站直,抬眉轻声道。

黑暗中晃出一个鲜艳的红袍,在暗的掩护下显得深红透紫,薛百之喜欢红色,因为他的第一件官袍是德妃亲手缝制的,用的是鲜艳的红色,区别于内官青尔。

红袍老者躬身:“三殿下在屋内看雨。”

萧舒卿见怪不怪,点了点头道:“那就好,没打扰到皇兄休息,薛公公,我先进去和皇兄聊几句,稍后再和您说有什么打算。”

“看来是很重要的打算。”

薛百之微笑,花白的鹰眉略略扫下,他笑起来像是一只年老的野猫,不露眸子,却好似有利爪尖牙在暗处等待伏击,若是陌生人见了,必定心中打鼓,可萧舒卿自小也是薛百之照顾的,所以这种笑容在青年看来反而很亲切。

使近身箭的少年曾眼巴巴看着薛百之一席红袍,不敢动作,回去后心有余悸的和萧舒卿打小报告说:“那位公公的笑好可怕,难怪当不上内殿的大官儿了!”

萧舒卿那时候赏了少年一个爆栗后轻声道:“就算再可怕,也好过宫中那些颇有血缘之人。”

房门轻响,入房后青年看到那个倚在窗口的身影,顿了顿,道:“皇兄,舒卿来看你了。”

身影清瘦,却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儒士风范,男子面相俊美,和萧舒卿不分伯仲且七分相像,此刻却是衣着凌乱,或者说,他向来都是如此,薛百之定时为他整理衣服,整理一次,乱一次,老宦官好像也从未不耐烦过,很细心的,一次一次。

没有回话,男子依旧在看雨,好像他本就是雨中世界的人,雨外的任何人任何事都与他没有关系,雨中才是他的天地。

青年习以为常,自顾自在男子身边坐下,伸手替九狼摆好酒盏。

萧舒臣不喜欢喝任何带味道的液体,包括酒,所以酒盏里头盛的是清水,且薛百之每过半柱香就会在酒盏里换好新的清水,因为若是盏中水尽,男子会主动去接屋檐下的雨水来喝。

“皇兄,我们要走了,我们一起走,母妃的话,已经命人暗中送出去了,葬在风水宝地,我想,离开了大梁,离开了父皇,她会很开心吧?”

萧舒卿怔了怔神,有那么一瞬间,他好像看到兄长的嘴角勾起,很梦幻。

愣了片刻,青年似乎确定了自己看走了眼,暗中苦笑病根越来越深了,良久,整理好思绪的萧舒卿柔声道:“今后梁国不再会有狼鲤。”

可天下,会有狼鲤的。

七月二十一,大暑。

闽州南宋境内荷花已开,咸潮的海风跃过桑海城城头,吹在两人周身。

斗笠被少年随意按住,他抬首露出笑容:“这里离八屠山也不算远,路过路过。”

“在这,用乌潭之名,把武榜第一踢下来好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无双庶子九星霸体诀帝霸御道倾天万道龙皇史上最狂老祖透视医圣惊悚乐园我真没想重生啊寒门崛起
相邻阅读
白袍雪甲隋唐辽西演义半城妖孽本命灵印网游之不烬神话九天玄黄界五鼎封天无敌藤皇极品邪医网游之藏锋出鞘